谨防“虚言式汇报”
来源:江淮新闻网
2025-09-01

谨防“虚言式汇报”

张金波


“形势一片大好”“工作成效斐然”“群众满意度极高”……在个别人笔下,此类溢美之词成为粉饰现实问题、掩盖无所作为的惯常手段。这般“虚言”如云蔽月,与实事求是的精神背道而驰。听实话、察实情之要义,不在辞藻华丽,而在直面症结、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实绩。

“虚言式汇报”,不过是虚浮的政绩幻影。真正的政绩,既体现于躬身力行的实践,更成就于攻坚克难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在梁家河窑洞的煤油灯下运筹发展,于太行山田埂间与百姓共谋生计,足迹遍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廖俊波直面发展困局,白天走村入户察实情,夜晚挑灯夜战谋良策,短期内实现财政收入显著提升。黄文秀放弃都市优渥生活,在村落间留下深切足迹,手绘“民情地图”、发展特色产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奋战在抗洪一线。这些鲜活实践印证,唯有将双脚扎进泥土,把担当扛在肩头,让实绩经得起检验,方能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实干篇章。

破除“虚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有持续躬耕的“实态”。“实态”,首在“求真”之诚。要开展广泛而扎实的调查研究,以真诚的态度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的心声,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实态”,贵在“担当”之勇。改革发展道阻且长,若无“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便难以在荆棘丛中开辟通途,更遑论担当时代重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攻克难关。“实态”,归于“实效”之果。“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人民夸奖”,干事创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确保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破除“虚言”,还需要通过制度机制营造实干生态。要构建科学务实的调研机制。坚决摒弃“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表面调研,倡导干部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扎进群众中间,以蹲点调研摸清实情、以“解剖麻雀”找准关键,在深入掌握底数的基础上精准定位症结,形成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要完善清晰明确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作秀者”,必须严肃追责问责,以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同时要为敢讲真话、善报实情的“实在人”撑腰鼓劲,通过制度保障消除后顾之忧,让求真务实者有底气、有舞台。要畅通多元高效的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更多便捷化、常态化的群众诉求平台,让群众的声音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决策层,既为干部改进工作提供方向指引,也让干部的履职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形成“民意有回应、实干有动力”的良性循环。

务实之要,从来不在言辞藻饰,而在俯身躬行、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当干部们真正从虚浮会场走向广阔基层,从虚言汇报转向坚实步履,“讲实话、干实事”定能如黄钟大吕,在时代浪潮中激荡出求真务实的最强音。

责任编辑:

汪丹妮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