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灰河乡坚持四“心” 推进党建工作提标提档
来源:铜陵先锋网
2021-06-19

6375970237895357232751466.jpg

近年来,郊区灰河乡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心”见“行”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固本强基铸精骨,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党建特色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提标提档。

坚守初心、追随核心,政治本色更加鲜明。充分发挥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龙头作用,多次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组织了60次“学习日”、5次“读书节”,安排了党员远程教育200余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干部教育在线”等学习载体和平台,在全乡上下持续兴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深化“万堂党课进基层”,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党课报告56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安排7个指导组对所辖各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现场指导,严格落实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基本制度,确保党员管理规范化、组织生活常态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开展学习研讨20余次,发放相关书籍600余本,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激励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躬耕基层“守初心”,把好思想“总开关”。

坚定信心、展现决心,战斗堡垒更加牢固。全面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星级创评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全乡6个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重点阵地建设在全区率先完成,进一步优化非公党建工作,落实非公党建指导员,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荐1名党员先锋带头致富标兵和1个先锋工作示范基地,全力指导东风村、太阳村、灰河村扶持项目、马洼村、五洲村提升项目完成增效,充分激发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推进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和实体化党支部建设,流动党员管理趋于完善;在防疫、防汛期间,村两委班子和基层党员挺身而出,日夜坚守岗位,构筑防控铜墙铁壁。

凝聚民心、上下同心,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加大村干部一人一档管理,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任命2名村级党组织副书记,选聘13名村级后备干部,助力村党员干部队伍“强筋健骨”;实施农村党支部建设创新提升行动,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党员领办制等载体;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培养、发展、纳新程序,增强党员队伍新生力量,五年来,全乡共发展党员27名,同时,建立健全党费收缴制度,全乡各党组织共上缴党费已全部上缴。

围绕中心、突出重心,“党建+”工作亮点纷呈。因地制宜实施党建“一支部一亮点一品牌”活动,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洲村“党建+建成区整治”。充分发挥桥头堡优势,实施建成区整治,美化绿化亮化环境,整合现有苗木资源,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盆景等产业,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字号和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东风村“党建+乡村旅游”。充分利用葡萄产业资源优势,发展集采摘、餐饮、观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打造“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胜地;太阳村“党建+宣传阵地”。发掘和弘扬“新时代巾帼传习庭院”及全国“最美家庭”古宏媛先进典型事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平台推广瓜蒌种植技术,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阵地;灰河村“党建+现代农业”。结合实施土地流转,推广林间套种,积极引导发展多样化及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村;马洼村“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沿枫沙湖景观四好路,打造文化大礼堂,开展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进一步巩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成果;东园村“党建+创业带富、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美丽乡村,振兴乡村产业,以返乡创业的村民创办制鞋厂为平台,发展劳务经济,实现村级集体增收,群众共同致富,打造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村。(仇智)

责任编辑:

刘玉典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