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叫得响 文旅绘新图
——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白天,山水相映,红叶满枝,宛如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夜晚,流光溢彩,好像变成一个奇妙的漫画世界——来到永泉小镇,游客仿佛走入画中,美不胜收。
小桥流水、青瓦长廊、曲径通幽、雕花木窗……在犁桥水镇民宿,倚窗看那朦胧月色或烟雨萦绕下的水镇,让人有种梦回千年的错觉。
如今,铜陵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数据显示,“永泉小镇无忧度假”“犁桥水镇”抖音话题播放量分别突破7.2亿次、2.2亿次。网络达人平台话题“年俗年味在永泉”累计播放量达1亿次,“爱上铜陵的理由”累计播放量达2.1亿次。2024年,全市共开展各项文旅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0万人;全市共接待游客2437万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16.2%。
热度的背后,是文旅融合唱响的“和声”。近年来,我市建立“市级统筹、县区抓落实”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机制,通过建机制、重谋划、强协同等举措,引导全域旅游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并聚焦文化旅游业,着力构建“一核五线八片”(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一核,江南铜谷风景道、律动滨江风景道、江北圩田风景道、枞情山水风景道、文采飞扬风景道五线,永泉、凤凰山、犁桥、农林、大通古镇、浮山、三公山、车富岛八个乡村旅游休闲集聚片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2024年,我市深入开展“百景提升”行动,永泉小镇建成温泉酒店、江南味道等项目,激活康养度假市场。国有平台公司助力犁桥水镇项目,渡难关、共运营,打造夜游、夜娱特色,成就了一个网红景区。同时,加快推进浮山、大通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反映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铜官山1978文创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犁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逛大通、看非遗、赏花灯、观烟花……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上,一系列创新、互动和沉浸式的体验活动,展现古镇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全国各地游客在此享受了一场旅游盛宴。2024年,我市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市场引流,探索宣传营销方式,紧紧抓住“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在铜举办契机,邀请140多位知名达人现场直播代言,22家中央及省级媒体来铜采访报道,永泉小镇、犁桥水镇“出圈”。举办“520”文旅惠民消费季,凤丹文化节、白姜文化节、非遗市集、田原艺术季等80余场次活动密集推出。策划举办第十四届青铜文化节,吸引央广网、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等20多家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文字、图片、短视频浏览量达千万次,启动仪式当天的视频直播近20万人次在线收看。承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东区)龙舟赛暨2024“中国·皖美山水”龙舟赛·铜陵大通古镇站活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品牌宣传多次登上“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声量榜、新媒体影响力榜首位。
2024年,我市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力,义安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义安区、铜官区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江南铜谷”风景道入选省级旅游风景道。新增省级“精品主题村”4个、“特色美食村”3个、“后备箱基地”4家,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挖掘特色美食68道,推出犁桥水镇民宿群、竹海人家、最江南·阅等一批精品民宿,松云山居获评乙级民宿,入选皖美金牌民宿3家、银牌民宿16家。全市拥有省级旅游名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8个,旅游民宿126家,形成综合供给、区域分布、特色鲜明的格局。
与此同时,文旅消费进一步拓展,推进“工业+旅游”,拓展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官府创意产业园等基地功能,持续丰富铜拓版画等13个精品研学课程,接待研学团队突破20万人次。推进“农业+旅游”,建成山礼文化园、农耕文化园等一批乡村示范景点。推进“体育+旅游”,“昆仑决”格斗秀、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新推出浮山新西湖动漫展示馆、凤凰山滴水崖瀑布咖啡馆等一批新场景新业态。推进“休闲+旅游”,建成绿道30.4公里,大通飞行影院、滨江帐篷露营等体验产品成为新的打卡点。推进“夜娱+旅游”,永泉小镇、犁桥水镇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单位。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实施,深挖铜文化、长江文化等文化内涵,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聚焦重点景区资源,激发景区“溢出效应”,大力开发多元文创产品,走出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