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变聚民心 脱贫致富展新颜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枞阳县浮山镇政府
(记者 方盼亮)3月的枞阳县浮山镇,惠风和畅,菜花似锦,一座座村落幽静整洁,一处处扶贫基地热火朝天。当人们说起浮山镇政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之情。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浮山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全镇贫困户861户2623人高质量脱贫,贫困村早早出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增强“造血功能”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在太平村扶贫基地,一座座宽敞的大棚矗立田间,棚内修剪后的葡萄藤蔓绑缚有序,几名工人正给地面铺盖黑色的编织防草布,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原来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一年能有好几千元的收入。”太平村党总支书记齐美树告诉记者,这些大棚是2020年建设的,面积30亩,预计丰产期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太平村曾是浮山镇唯一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31人,因为缺乏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太平村在浮山镇的指导下,狠抓产业发展,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在政府主导下,我们投入60万元新建了装机容量60KW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齐美树介绍,2017年,该村加大资金投入,成立了村级合作社,重点打造“一工厂、两基地”产业发展路径。其中,与安徽玉堂雨具公司合作新建太平村扶贫就业工厂,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同时带动村民30余人居家就业;先后新建了30亩葡萄采摘园基地和100亩黄花菜特色种植基地,直接带动了20多名群众就业。自2017年以来,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2019年更是接近20万元。太平村于2017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也在2020年全部脱贫。
“除了太平村,其他村也在各自的特色产业带动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的稳步增收。”浮山镇扶贫工作站站长陶元日说,近年来,浮山镇共投入400余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大力发展葡萄园、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2020年的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8万元。
全面加强保障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在省级美丽乡村——浮山村双胜中心村,记者看到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红花,与当地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以前家里穷,住的还是几十年前建的老房子,门口全是泥巴路,一到雨天压根没法出门。”村民汤昌华告诉记者,他之前因身患疾病成为贫困户,后来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看病能报销,养鸡有补助,不仅收入提高了,身体也慢慢恢复。“身体好了,就开始外出打工,回来房子也被改造好了,村里更是大变样。”汤昌华告诉记者,他在2018年光荣地脱了贫,现在看到村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不想再出去打工了,“村里环境这么好,附近也有地方可以务工,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面强多了。”
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饮水安全不担心,人居环境大改善,家门口就能就业……在浮山镇,当地群众说起近年来家乡的变化,满满的都是幸福。近年来,浮山镇为当地符合条件的214户群众修缮重建了房屋,办理残疾证300余人次、慢性病卡500余次,投入专项资金13.5万元为45户群众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了住房安全“不漏一户”、基本医疗“不漏一人”、饮水安全“户户达标”。同时,该镇还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设农村道路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狠抓农村改厕,打造美景、美味、美德、美好“四美乡村”,并投资600余万元打造浮山村双胜中心村等三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变“脏乱差”为“洁净美”。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浮山镇党委书记唐国营表示,该镇将再接再厉,积极抓好产业链接,培育人才队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借助优势旅游资源,走出一条有浮山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