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义安区紧扣三个“点”纵深发力,深入打造“四个课堂”“五个结合”“四进四问”等活动模式,不断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四个课堂”“四节课”为切入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一是打造“固定课堂”上好政治理论课。邀请市、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党校教授作党课报告,充分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激发党员干部学党史增信念。组织开展党史专题党课,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截至目前,举办专题党课1020场次。二是打造“实景课堂”上好理想信念课。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云走长征路”活动,组织瞻仰参观渡江第一船、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等革命遗址,引领广大党员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凝聚奋进信心,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0余场次,2.6万人次参与。三是打造“线上课堂”上好党史知识课。在区属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我打卡”等专题专栏。利用魅力义安、义安先锋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知识100余期,创新开展5场“学党的历史 做合格党员”党史知识线上测试活动,60家单位、150多个党支部、3000余名党员参加了活动。四是打造“实践课堂”上好知行合一课。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志愿服务在身边”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民生领域、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聚焦聚力,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截至目前,确定区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39项。
以“五个结合”“两个第一”为着力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五个结合”打好主动仗。成立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深度谋划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与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为民办实事、打造本地红色品牌、创新学习平台载体、促进高质量发展等紧密结合的“五大”文章,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二是“第一时间”下好先手棋。在全区抽调24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6个巡回指导组并迅速下沉到各单位对接督导。研究建立“动态研判、随时检查、定期通报”的督导机制,不定期到各单位开展巡回督导。截至目前,实地督导单位260余次,实现参学单位全覆盖。三是“第一速度”出好关键招。组织“五老”“百姓说唱团”和大鼓书文艺工作者创作宣讲作品,利用LED显示屏、条幅、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标语,营造浓厚氛围。依托“两中心一平台”,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开设“奋进新征程 ‘义’心创辉煌”等专题专栏,打造“义安悦读”特色品牌,推出各类原创主题短视频、图文报道300余篇(条)。
以“四进四问”“四强四解”为落脚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一是进家庭、问民生,强保障、解困扰。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示范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交通出行等民生工程调研走访,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00余条。针对收集到的民生保障问题,精心实施31项民生工程。二是进村居、问治理,强基础,解难题。组织党员干部分赴1267个自然村开展“大走访”,征集基层治理等方面意见2250余条。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义安建设和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各级调解组织128个、网上“调解店铺”10个,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613件,调解成功率99.69%。三是进学校、问良策,强长远、解期盼。就学前普惠性资源不足等问题,分层分类召开座谈会、开展实地走访,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20余条。围绕党建引领、智慧建校、名师强教、队伍建设、硬件提标、学前普惠、合作办学“1+6”工程,建成4所农村中学“智慧课堂”。四是进企业、问发展,强帮扶、解忧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104家规上企业开展调研,累计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120余个。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创新“红色跑办服务”制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