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壮大培优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夯实铜产业转型发展根基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立足首位铜产业基础优势,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结构材料(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推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6.2万人,获国家专利2200余项,带动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700余个,超低轮廓电子铜箔、毛细铜管空心漆包线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突出资源整合,校企联动强载体。整合市内职业教育优势资源,组建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围绕采、选、冶、加工全链条,布局铜产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公共基地,建成铜材成型、铜丝焊接等实训基地近40个,面向铜加工领域铜箔制造工、电焊工等职业(工种)实施技能人才认定3000人次以上。推动铜陵学院成立铜业学院,围绕铜基新材料研究方向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在铜院校先后组建4家“工匠学院”,新增金属材料工程、矿物加工技术等高度契合本地产业的学科专业点33个。深化引企入校,支持铜化集团与铜陵职院、安徽师范大学三方组建高端化工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安徽省首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项目。目前共建设涉铜领域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7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7家。
注重靶向供给,精准培养强队伍。开展“订单式”专项培养,在铜院校与铜峰电子、铜陵旭创、凯斯威精工等25家铜产业规上企业开设翠湖英才班、大国工匠班等订单班37个,每年定向培养输送技能人才1200余人。支持在铜院校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靶向培养产业急需人才,企业技术人才兼职按薪资30%给予补助,培养国省级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等省级以上称号人才18名。连续四年承办全国景泰蓝制作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举办八届铜都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铜火法冶炼、彩铜热着色等专场竞赛52场,5500余名青年人才参赛。积极选拔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在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中夺得银牌。
聚焦松绑扶持,真金实策强激励。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配套制定《铜陵市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实施方案》,支持有色金属、化工等主导产业企业自主设置工资结构,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在铜产业领域推广企业“工匠年金”,给予高级技师以上人才个人缴纳部分全额补贴。将与铜产业密切关联的技能职业(工种)纳入生活补贴、购房房票发放范围,最高可享受30万元购房房票和每月2500元生活补贴。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下放人才认定权,选取铜陵有色、精达股份等6家铜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加大对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累计认定人才超1000人。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