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八小时以外”,画好干部“立体像”
张杰
近日,浙江衢州在干部考核中探索将年轻干部的网络行为、家风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关注其“八小时以外”表现,引发广泛讨论。此举将观察的视角从单位内部延伸至日常生活,重点关注年轻干部的网络行为与家风建设。这并非简单增加考核条目,深意在于试图为干部描绘更为立体、真实、全面的画像,引导其更好成长成才。这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干部管理与考核,需在恪守边界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行的锤炼与形象的维护,帮助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每一粒扣子。
厘清边界是前提,让“延伸考核”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将考核触角延伸至“八小时以外”,首要问题是厘清“考什么”与“不考什么”的边界,避免陷入干涉个人隐私的争议。衢州探索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以“精准界定”破题:既不漫无边际窥探私生活,也不模糊监督底线,而是紧扣公职身份划出清晰“红线”。其细化的沉迷网络赌博、发表不当言论、违规翻墙等6类22项问题清单,以及推动签订网络行为规范承诺书、备案社交媒体账号等措施,每一项都直指可能影响公职履行、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干部形象的行为。落实这种延伸考核,关键在于坚持法治思维和问题导向。考核标准必须明确、公开、透明,严格限定在与公职人员身份、职责、公共形象密切相关的范畴内,确保于法有据、于规有依。管理者应深刻理解,此举目的在于警示和保护,促使干部时刻牢记身份,严守纪律规矩,而非束缚其正当的个人生活空间。
融入关怀是关键,让“家访访谈”成为严管厚爱的桥梁。开展全覆盖上门家访,了解干部的家庭关系、兴趣爱好、生活难题等情况,是考核走向深入的又一体现。这一做法若执行得当,能有效减少考核“盲区”,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组织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对干部的真切关怀。家访不应是“一问一答”的台账式盘问,而应是“拉家常”式的温暖沟通。通过家访,组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从而能更精准地给予必要支持,体现“厚爱”;同时,也能向干部家属宣传廉洁纪律要求,争取家庭成员对干部工作的理解与监督,构建组织监督与家庭监督的合力,落实“严管”。在实践中,执行者需具备高度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确保过程尊重隐私、充满善意,重点在于了解情况、传递关怀、共建廉洁防线,而非简单评判。唯有如此,才能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从内心认同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
重在引导是目的,让“德行考核”内化为行动自觉。考核“八小时以外”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抓辫子”,而是为了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完善人格品德。将家风建设、网络行为规范等纳入考核,并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参考,树立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用人导向。这促使干部不仅要提升工作能力,更要时刻检视自身的言行举止,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实现这一目的,需将考核评价与日常教育管理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干部深刻理解不当行为的危害;另一方面,积极选树道德楷模、廉洁标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最终目标是让“八小时以外”成为涵养党性、锤炼作风的“第二课堂”,推动其将外在的纪律约束内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