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大门”才能“堵住偏门”
段煜敏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开门抓教育,真开门、开实门是基础,常开门、开正门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堵住不良风气的偏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重心向下广听民意,久久为功抓好落实,切实以全过程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推动学习教育底色更浓、成效更显、后劲更足。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破题,释放了一刻不停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然而,好作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揆诸现实,一些党员干部仍在玩着“闭门造车”的危险游戏:有的把群众意见当耳旁风,热衷于打造“歌舞升平”的虚假政绩;有的精于“表演式服务”“作秀式整改”,在聚光灯下自导自演,打造“亲民姿态”;更有甚者,将“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上级服务”,把“会来事”当作晋升捷径,在“关系网”中编织个人仕途……这些“不开大门走偏门”的现象如果长期不纠正,干部就会脱离群众,党就会失去对人民的凝聚力,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如果长期困守在机关楼的“玻璃罩”内,深陷文山会海的“旋转门”中,就可能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听群众在想什么、议什么、盼什么。坚持敞开大门抓教育,意味着要将学习教育的舞台牢牢地搭建在群众中间,让群众从“围观者”成为“参与者”,从而名正言顺地公开“挑刺找茬”,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清除作风之弊,荡涤行为之垢。要积极创新监督载体,拓宽问政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搭建提问、监督、表态、评判一体化平台,通过“面对面”和“背靠背”紧密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员出动查病灶、找病源、治病根,确保问题真正触及灵魂、难题真正得到解决、干部真正获得警醒。同时,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放下包袱、敞开心扉,主动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现场,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以强烈担当精神和坚决整改态度,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打折扣拍板落实。
当然,敞开大门听意见、找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真正让群众叫好,才是根本。一方面,要依据群众反馈的问题,迅速建立详细精准的负面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与整改期限,实施“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确保问题逐一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要注重整改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将整改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出来,因地制宜推广至各个相关领域与工作环节,推动工作质效实现整体提升,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便利与实惠。此外,要强化全过程跟踪问效,把评判权和打分权交到群众手里。通过采取民主评议、暗访抽查、专项督查、集中通报等方式,使群众意见真正成为改作风的“指挥棒”“风向标”,对于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群众不满意的情况,则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辣味问责”,并要求“回炉重造”,倒逼整改落实见成效。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