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坚守一线的“环保哨兵” ——记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梅建鸣
来源:安徽日报
2021-01-06

  40余本工作日志、30余本各类荣誉证书、电脑中数千份各类环境质量数据文档……在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梅建鸣的办公室内,这些沉甸甸的工作成果令人钦佩。说起新年前夕赴北京参加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感受,梅建鸣感慨万千:“总书记的讲话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 ”

  作为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梅建鸣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环境空气监测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三十余年如一日。

  “早些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审核、上报都要靠手抄,报表也要自己制作。现在方便多了,都在电脑里,我手机里也有备份。 ”梅建鸣告诉记者,他每天除了随时监控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监测仪器运行情况,按时对空气数据进行审核上报外,还要随时为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提供各类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报告、报表、分析材料等。他每年提供的各类报告、材料达千余份。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主动放弃休息日,年均工作350天以上。

  梅建鸣还坚持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研判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发布未来5天至7天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当预测到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时,还要及时编发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快报,为铜陵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维持及解除提供技术支持,以便政府部门能在全市范围合理施行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降低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他参加编写的“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铜陵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获全省优秀报告书一等奖和全国优秀报告书二等奖。

  工作之余,梅建鸣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认真学习有关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以及计算机使用维护、电子电路等实用理论知识,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实践中,他负责并完成本单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降水自动采集器”设计与生产定型工作,监测仪器维护、一般故障排除、部分功能改进等;参与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等相关环境空气监测仪器企业标准的修订审核,并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全省环境监测学术论文交流;他参与的“安徽省近10年大气污染扩散能力变化研究”和“水泥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案研究”等分获省级科技成果证书。

  “30多年来,梅建鸣还义务帮助他人累计时间超过9000小时。 ”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翟志勇说,梅建鸣自费购置了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等专用工具和常用元器件,订阅和购买了数百册电子计算机类书籍杂志并坚持学习。 30余年来,他经常利用自学的技能,义务为普通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一般家电故障排除、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对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更是主动关心、有求必应。梅建鸣的同事许亮告诉记者,每当自己及周围同事对新的电子产品性能不是太清楚的时候,他们就随时向梅建鸣请教。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活动,并获得铜陵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个新的开端。 ”梅建鸣表示,他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生态环境改善不懈努力。(记者 林春生)

责任编辑:

葛啊师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