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活力迸发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市民营经济促进局举行。围绕“政企同行·发展共进”这一主题,党员企业家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讲人”,年轻干部化身敏锐的“访谈记者”,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政策贵在‘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必须彻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安徽陆科光电公司董事长刘根在畅谈攻坚LED检测设备“卡脖子”技术时,接连提出六项精准建议。身为安徽省青年创业奖得主,他带领企业牵头制定两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宝贵经验,成为党员干部解读产业创新的生动样本。
同场分享的铜陵博锋实业公司总经理何飞,以膨润土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的视角,深入剖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两位兼具党员和“营商环境体验官”身份的企业家,用一个个冒热气、带露珠的一线案例,替代繁复的文本话语,让政策制定者真切感知到市场最前沿的脉动。
活动中最具创新色彩的,当属“政企对话”环节。年轻干部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实施、营商环境痛点堵点等提问,直面政策执行中的模糊地带。当企业呼吁“让科研博士尽早变身产业博士”,与现实存在的“技术人才匹配难”问题激烈碰撞,政企双方在坦诚交流中凝聚了新共识——亟需构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安居保障机制。
“这种沉浸式交流,真正推动我们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研读政策、审视问题。”市民营经济促进局营商环境科科长朱俊杰表示,活动将“讲授台”变为“对话场”,推动党员干部从“文件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这场活动不仅是党建形式的创新,更是赋能营商环境的务实桥梁。企业诉求直通职能部门核心,现场汇集的政策优化、人才保障等9项建议被迅速纳入任务清单。党员干部在访谈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服务能力,各园区“民企之家”服务站联络员也同步接受了一场鲜活的一线案例教学。
“党建‘红线’正串起政企协同发展的‘同心圆’,把共识迅速转化为实效。”市民营经济促进局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家提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建议,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呼应“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诉求,市司法局正积极谋划《铜陵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方案》,探索推行企业“安静日”制度。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