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盼亮 章胜)早春,当太阳爬上山岗时,枞阳县白梅乡东山村的脱贫户吴礼达已为一双儿女做好了早饭,扛起锄头向村里的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走去。他绕过屋前桃花满枝的桃树,听着鸡舍里鸡群“咯咯”的欢叫,脚步轻盈。这几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了村里有名的种姜能手,引来乡亲们的一片赞誉。
东山村位于白梅乡西部,三面环山,原本是一座贫困村。早些年,住在山脚下的吴礼达同众多乡亲一样,为了摆脱大山的束缚,带着妻子长期在外做油漆工,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给父母照顾。本想着赚到钱就回家,让老人安享晚年,也让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但天不遂人愿。2014年,在吴礼达和妻子起早贪黑,用辛勤劳动换取美好生活时,父母接连患上重疾的消息让他们不得不提前返乡。
“父亲胃出血,先后做了心脏搭桥和胃切除手术;母亲骨质疏松,脊椎骨折,后来又换了肾。为了给老人看病做手术,打工赚到的钱基本都花光了。”吴礼达说道。而当时,他的女儿正在上初中,儿子还在念小学,“一家老小都要有人照顾,又没办法出去打工赚钱,生活突然就没了希望。”艰难的处境让吴礼达心下茫然,虽然当时被列为贫困户,但也只是让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让吴礼达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是从2016年开始的。这一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正式启动,一系列扶贫政策全面实施。“种菜养鸡都有补贴,两个孩子上学一年还有8000元的补助,村里还给我安排了‘三保两护’扶贫公益性岗位。不用外出打工了,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越干越有劲。” 在这一年,吴礼达种了两亩蔬菜,养了五十只鸡,还常常带着红袖标沿山巡逻,沿村清洁道路……家庭收入稳步提升。
尤其是在2018年,在市委宣传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东山村成立了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引“白姜”过江,发展白姜特色种植,村合作社为贫困户垫资入股,贫困户不仅有分红,还能在基地务工拿工资。这样的好政策让吴礼达激动不已,当即承包了1亩姜地,原本的油漆工摇身一变当起了一名姜农。
“白姜种植虽然是个技术活,但只要肯学习、多琢磨,加上还有技术员全程跟踪服务,不愁干不好。”面对这项新技能,吴礼达信心满满,会上认真学,地里细致干,一亩地就比别人多收了上百斤白姜,家庭人均年收入也随之达到了四五千元。2019年春天,吴礼达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已让吴礼达十分喜悦,但他没想到,这还只是他新生活的开始,喜讯接连而至。就在脱贫的当年,女儿顺利考上大学,儿子也上了省重点高中,一家人开心得合不拢嘴。
“要不是这些好政策,哪有我现在的好生活。”脱了贫的吴礼达心中满怀感激,干起活来更加勤奋,连续几年种植的白姜都要比别人的产量高,成了村民口中的东山“姜王”,很多种植户都向他请教学习。“现在就想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大学毕业了找份好工作,最好能回到家乡。我自己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到时机成熟了,多承包点土地,让日子过得更红火!”吴礼达说道。
责任编辑: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