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曾被授予渡江战役“一等功臣”的马毛姐,第一个上台获授“七一勋章”。
提起“马毛姐”的名字,大家会将其与伟大的渡江战役联系在一起。当年仅14岁的马毛姐奋勇支前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但马毛姐与“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在西起江西省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发起了震撼中外的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战役中,担任中路突击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一梯队从无为江段率先横渡长江,突破敌军防线,并于1949年4月21日8时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长江南岸被解放的第一座县城,铜陵由此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
因为是同时多路部队渡江,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个军乃至师团都涌现出自己的“第一船”,其中就有马毛姐驾驶的船只于21时35分左右在铜陵金家渡登陆成功,成为七十一师的“渡江第一船”。当时年仅14岁的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连续四昼夜载运解放军战士渡江至铜陵县金家渡,负伤后仍然坚持战斗,被评为“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1951年,她被邀请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得知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时,亲自为她取名马毛姐。临别之时,毛主席还赠送给马毛姐学习用品和一本精致的笔记本,鼓励她学习知识,并在扉页上题词:“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只是渡江战役中人民群众英勇奉献的一个缩影。渡江战役期间,为了解决部队渡江船只缺乏的难题,沿江北岸一带群众将国民党军南逃时沉入江底、湖底的船只捞上来,将毁坏的船只修补起来。为了筹集船用材料,有的拿出建房的木材、床板,有的老人献出自己的“寿材”,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提供民船1万多条。上百万民工与部队协同奋战,挖掘、构筑众多船坞,并创造开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坝及陆地行舟等措施,保证了船只隐蔽入江。渡江战役发起时,广大船工踊跃参战,纷纷写血书表决心、争立功。大军渡江期间,广大群众夜以继日修路架桥、筹运物资、抢救伤员、参军参战,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地处江北的枞阳县人民筹集粮食600多万斤,抢修公路约180里、修建桥梁50余座,有25位船工、水手在渡江作战中英勇牺牲。地处江南的铜陵县人民供给过境的解放军粮食25万斤、马料2.53万斤、柴草8.6万斤;支援前线木柴200万斤;修补公路计150多里;恢复和架设本县与邻县接壤的电话线路计170多里;抢修架桥5座。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铜陵人民以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生动诠释。(叶明友)
责任编辑:
葛啊师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