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优化工作机制,加大引育力度,持续激发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添薪加火”
近日,在安徽省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我市推荐的“基于人造锂辉石渣系的废旧锂电池熔炼回收关键技术”项目荣获铜奖,另有2个项目荣获优胜奖,取得了我市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一佳绩的背后,是市人社局近年来在博士后引育工作上持续发力、创新举措,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强化招引工作,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大规模招才引智高校行博士后专场招引活动。活动期间,主动协助精达股份、蓝盾光电子、海亮铜业等市内重点企业及设站单位,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对接,采取点对点的精准招引方式,靶向吸引高层次人才。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引博士后14人,另有4人已签订三方协议待审批,同比增长28%。按照计划,全年将招引博士后20人以上,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政策引领是博士后引育工作的重要支撑。我市充分用好现有政策补贴工具,对新建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大力支持。市财政分别按30万元、15万元标准给予建站资助,县区财政也按照1:1的比例配套支持,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建站的积极性。同时,对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生活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已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1家,其中国家级5家,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
在主动靠前服务方面,市人社局每年召开博士后招引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市近30家设站单位及在站博士齐聚一堂,交流博士站建设、人才招引、博士后培养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在会上,广泛收集博士后在铜发展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建立一站一档一方案,安排专人对接,提供包括户口迁落、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贴心服务。今年以来,已“一对一”服务博士后20余人,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一方面为有色、化工、铜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博士后在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关键作用,精准破解企业“卡脖子”技术瓶颈。近三年来,我市在站博士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12个,资助金额达900万元,获得国家级奖1个、省级奖8个,转化科研成果80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4797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此次大赛获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大引育力度,完善服务保障,持续激发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