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锋漫评】莫让“层层加码”变“基层重枷”
吴迪
所谓层层加码,是指在工作部署落实过程中,上级的要求被逐级附加更烦琐的数据填报、更紧迫的时限规定。这种现象表面看是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作,实则问题重重、早已偏离工作初衷。其根源在于部分干部的政绩焦虑或规避责任心态,本质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背离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这种层层加码的危害较为深远,首当其冲是透支基层战斗力。为赶“考核节点”,基层往往被迫选择“雨过地皮湿”的粗放式落实,挤压深入调研时间,简化精益求精服务。长此以往,基层沦为“数据加工厂”,干部成为“任务执行者”,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职能被边缘化。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脱离实际的高压模式,正冷却着基层的工作热情。当“完成指标”凌驾于“群众满意”之上,当“速度排名”比“实际成效”更关键,基层工作便失去了人文温度。干部们在“必须达标”的硬约束下疲于奔命,其主动作为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其直接后果就是群众感受的落差——“政策很好,落实很差”,最终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破除层层加码困局,关键在于上级部门勇于担当、主动变革:一是,端正政绩观,深入察实情:坚决跳出“唯数据论政绩”思维,多到基层看真实情况,杜绝“拍脑袋”定指标。二是,尊重规律,给足落实空间:科学安排工作,给基层留足政策“消化时间”,允许结合实际灵活调整节奏,保障干部有精力把政策落到实处、细处。三是,重构考核,聚焦人民中心:将“群众是否受益”“问题是否解决”作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推动基层干部从“应付检查”转向“回归为民服务本位”。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