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区:“三步疗法”促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来源:铜陵先锋网
2020-10-19

铜陵市义安区“三步疗法”促基层党建提质增效_副本.jpg

义安区坚持问题导向,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作为农村组织建设重要抓手,分门别类诊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基层党建创优争先、提质升级。

望闻问切寻病灶。全方位摸排了解。对照软弱涣散12种情形,根据乡镇对村千分制考核结果,结合农村组织建设实地调研情况,对全区99个村进行全面摸排、汇总分析。会同区纪监、统战、政法、民政、信访等部门对全区所有农村党组织逐一“过筛子”,严审村干部任职资格。双范围确定对象。通过摸排分析,全区共找出较差村党组织6个。同时对全区99个村2019年集体经营性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5个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基础差、经营性收入低的村纳入整顿。最终确定了6个软弱涣散村和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多方式查找病因。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科学分析等形式,认真查找村两委班子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村级事务管理以及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全面了解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成因及症结,确保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开处方。针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不同症结,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法,因村施策,精准治疗。选优配强治“软”村。对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组织生活不正常、缺乏向心力的村,通过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和选派第一书记到村指导壮大村级干部队伍。目前全区已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人,充实村级后备干部22人,选派第一书记6人。量体裁衣治“穷”村。对经济基础差、发展势头弱、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引导乡镇和村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注重帮助其拓宽思维、科学规划、实施项目。目前,已理清发展思路23条,查找问题35个,解决突出问题28个,实施项目10个。建章立制治“乱”村。对村级事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村级工作开展不正常的村,推行五务公开“互联网+监督”新机制,加强村务透明度,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建立完善村级各类规章制度,推动村级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凝心聚力治“散”村。对组织生活不正常、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矛盾纠纷突出、信访多发的村,注重严肃组织生活纪律、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干部群众的法律素养,同时畅通群众沟通渠道,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标本兼治除病根。“四位一体”强责任。采取区委常委联村、区直部门(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到村、选派干部驻村“四位一体”帮扶机制,每一个软弱涣散村有一名区委常委联系、一名选派干部指导,协调解决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中存在的困难。严格落实各乡镇党委书记整顿工作责任,整顿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范畴。从区直部门中选择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人民检察院等6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运用自身优势对6个软弱涣散村和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帮扶,要求结对单位进村指导、蹲点帮扶,做到问题不解决、整顿不完成,工作不脱钩。基础保障展关怀。实行“基本报酬+履职绩效+创收绩效”的“三模块”村干部报酬制度,创收绩效是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成绩突出的村干部,按当年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增量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全区在职村干部统一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全区627名在职村干部和后备干部购买村干部意外伤害险。常态巩固保长效。将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常提醒、月报告机制,督促工作任务落实。及时跟踪整顿进程,对已经完成整顿任务的,及时评估验收,督促乡村两级拿出巩固扩大成果的具体措施;一旦发现整顿措施尚未落实到位的,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倒排工期,限期完成整顿;对整顿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以及出现反复反弹的深入分析原因,补齐短板、重点整顿。对2019年度集中整顿的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回头看”,重点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措施是否到位、整顿效果是否明显、整顿目标是否达到等方面进行全面检视,巩固整顿效果。

责任编辑:

葛啊师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