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9时许,枞阳县钱桥镇新埠村村部人头攒动,一场积分兑换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货架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洗衣粉、牙膏、香皂、抽纸等生活用品,前来兑换的村民手持的不是钞票,而是一本本记录着善行义举的“积分存折”。这些存折里的数字见证着他们用点滴行动为乡村治理注入的活力。
新埠村高埠组村民陈海霞站在兑换柜前,高高举起刚换来的洗护用品,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我平时参加环境整治和公益活动攒了积分,现在这些日用品都是我用爱心换的。”一旁的村民慈龙云同样捧着兑换的香皂、洗洁精等生活用品,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义务劳动是白出力,现在每个积分都像甜果子,干活儿有使不完的劲儿。”
村干部桂金玲穿梭在人群中,边帮忙登记边感慨:“以前搞乡村治理就像独角戏,现在积分制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群众参与的大门。现在人人争当治理主角,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活力被彻底激发出来。”
近年来,新埠村党委以“党建+”为核心,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荣誉上墙、发展落地”的特色之路。该村构建“党建+积分”治理模式,将积分超市与荣誉表彰深度融合:村民的每一次善行义举、志愿服务,都会被记录在册并转化为积分,这些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年终还根据积分排名评选“文明家庭”等,获奖家庭不仅能在村部荣誉墙“亮榜”,还能获得物质奖励和信贷优惠等。这种“看得见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以前总感叹村里工作难推动,现在积分制正在悄然重塑乡村风貌。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主动宣传政策,把攒积分当成‘闯关游戏’,相关工作落实推进也越来越顺利。”新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奕书深有体会。三年来,新埠村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为“洁净美”,邻里矛盾在拉家常中化解,文明新风在田间地头生根,积分制带来的蝶变让每个走进村庄的人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气象。
一花引来百花开。近年来,枞阳县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推深做实“先让礼让工作法”,在全县214个村居中推广“党建+治理”积分制,通过将群众自治行为量化成积分,既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更激发了共建家园的荣誉感。从“要我做”到“我要抢着干”,小小的积分卡正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金杠杆”,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书写着乡村治理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