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义安区胥坝乡泽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善银早早地来到立式烘干仓,和工人们一起进行小麦烘干作业。“乡亲们辛辛苦苦把小麦打了下来,别因为受潮而影响了一年收入。”近期连绵阴雨让陶善银心急如焚,他在烘干仓旁不住观察,片刻不敢懈怠。
提及陶善银,十里八村的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2010年,原本在建材生意上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回老家时,看到不少田地因劳动力外流而撂荒,心中感到痛惜。同时,加上家人需要照顾,经过反复思考后,他选择放弃建材生意,回到老家流转了1100多亩地,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回家种田,不能只走“老路”,必须另辟蹊径。“传统种植模式既辛苦,收入也微薄。”出生于农家的陶善银,外出闯荡见过世面后,坚信只有发展现代化农业才有出路。从播种机到收割机,再到拖拉机……各类农机他操作自如,且勇于探索最新科技。“如今,农村很少有青壮年,老年人操作机械又不放心,所幸自己上了。”陶善银聊起当前农业发展道路满是感慨,好在他爱研究、能吃苦,逐渐在农业机械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去年在全省农机手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种田是“靠天吃饭”,涝也不行,旱也不行。农户们辛苦耕耘得来的粮食,一旦遭遇连绵阴雨,便极易受潮霉变,从而影响售价。陶善银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24年下半年,他拿出多年积攒的资金并多方筹资800余万元,建立立式烘干仓,日处理量达1500吨。“遇到下雨天,再也不怕了!”今年小麦收割季,胥坝乡的农户们纷纷将收割的麦子拉到陶善银的烘干仓进行烘干,此举不仅免去了他们过江出乡的奔波劳碌,还为他们每吨小麦节省了二三十元的运输成本。
致富不忘带乡亲。陶善银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造福乡亲,为村民们创造家门口就业机会。2016年10月,他注册成立合作社,目前吸纳了20多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仍历历在目,信中提出的‘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不仅是对农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对种粮大户的深切嘱托。”陶善银深信农业发展前景广阔,表示将矢志不渝、扎根沃野,既要把田种好,更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