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枞阳县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建强龙头,提升“组织力”。完善县级领导班子抓农村党建联系点制度,县级“四大班子”党员负责同志每人至少联系1个软弱涣散村、经济产业基础薄弱村,包村整顿,做好抓点示范。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抓住平时督查、述职测评、年度考核等三个关键环节,对村级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根据分类定级结果,“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分类建设,使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争创先进有标杆、开展工作有指南、衡量工作有尺度。
抢抓机遇,壮大“生力军”。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细致摸排、分析研判,把一大批乡贤能人吸引到村干部队伍之中。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调度、乡镇党委主体推进、民政等多部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县级督导组和乡镇派驻到村换届指导组的两级督查指导体系,在乡镇、村,选派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蹲点指导、解剖麻雀。对尚未摸排到书记、主任“一肩挑”合适人选的8个村和1个社区,实行定点指导、销号管理。按照每村不少于2人的要求,从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人才中择优选拔后备干部,截至目前,全县共储备村书记后备干部120人,村“两委”后备干部310人。
创新思路,消除“空壳村”。将“空壳村”的标准从年收入5万元提高到8万元,提升村的标准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探索党组织引领、县农业投资公司牵动、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党员群众联动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进村企发展联合党委扩面增效,打造“党建联盟+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典型。完善“四合模式”,着力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通过村级论证、乡镇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遴选确定2021年度43个“三个一批”项目进行实施。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履职绩效+发展绩效”的报酬发放模式,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不断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孙婕)
责任编辑:
刘玉典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