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枞阳县浮山镇太平村的田间地头看去,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村民方平开始了他的锄草工作,为葡萄园即将进行的施肥工作做准备。“这几年村里多了葡萄、黄花菜等特色产业,我们农户的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方平赞叹道。
帮扶政策不能光靠“输血”兜底,而要让当地自主“造血”。近年来,市建投公司通过“造血式”产业帮扶,切实推动太平村特色产业发展,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月前,太平村黄花菜特色种植基地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方平和150余位村民来基地帮忙,“我最高一天采摘了110斤黄花菜,一天下来挣了110元钱。”方平说,这些都是手边活,比外出打工轻松得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大伙都抢着干。
在方平看来,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太平村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对于太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方敏而言,日渐壮大的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太平村目前有村民903户、3271人,实际上常年在村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村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我刚来这里时,经营性经济收入只有十三四万元。”回忆起2021年刚刚驻村,方敏用“忐忑”一词形容他当时的感受。经过多次调研,市建投公司决定以“产业兴旺”为切入点,围绕村集体产业发展中生产、销售、经营等几大环节,紧密结合实际,促进结对村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支持结对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指导帮扶村里通过引进葡萄种植技术员、加强技术培训,持续提高经济农作物产量。据统计,太平村葡萄采摘园、黄花菜特色种植基地实现三年产量跨越式增长,葡萄年产量由3300斤增长至2.1万斤,黄花菜年产量由1万余斤增长到近15万斤,特色农产品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万元增长至近50万元。
在迈出产业振兴第一步后,如何破解经营难题,实现“村企民共富”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市建投公司围绕巩固产业基础、扩大产能、构建销售渠道等产业发展需求,与太平村一起共商对策、分工合作,逐步构建起商超、批发市场、消费帮扶等多维度的销售渠道,实现自产农产品与市场对接。同时,通过“公司+村集体”的合作模式运营黄花菜基地,委托企业进行日常田间管理、采收和市场化销售,确保太平村资产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收益最大化。
此外,针对太平村现有集体产业以农业种植类为主,受气候、灾害等自然风险影响较大的问题,2022年,市建投公司帮助太平村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建设太平村稻米烘干加工厂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2.08万元,使太平村集体资产类经营收入自2021年的11.8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34.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结构优化和收入稳定。
驻村两年多来,方敏早已和当地村干部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眼看着如今村里特色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村民收入越来越高,大伙脸上笑容越来越多,方敏内心一片喜悦,“未来,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