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台前”“幕后”之间砥砺真担当
来源:朱静懿
2025-10-16

近年来,一批批青年干部崭露头角,为干部队伍注入了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然而,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一种现象也值得关注:部分青年干部心态略显浮躁,工作中存在“台前”冲锋争先、“幕后”敬而远之的倾向。这种“重台前轻幕后”的选择性担当,反映出个别年轻同志成长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需要积极予以教育引导。

“幕后”是“台前”的根基支撑,无“幕后”则“台前”难立。“台前”的高光与成效,始终建立在“幕后”默默耕耘、扎实铺垫的基础之上。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基础性工作、服务性流程、保障性环节,虽不显山露水,却是“台前”工作得以推进的关键前提。无论是政策落地前的调研摸底,还是重大任务执行中的后勤保障,亦或是民生服务里的需求收集,“幕后”的每一份付出都在为“台前”的成功积蓄力量。“避幕后”的实质,是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幕后静心学习、耐心积累,才能更深切地体察实情、更扎实地提升能力、更牢固地树立宗旨意识。拒绝这样的锻炼,等于放弃了沉淀自我的宝贵机会。真正的担当,既包括在台前勇挑重担,也体现在幕后默默奉献。

“台前”是“幕后”的价值延伸,无“台前”则“幕后”难显。“幕后”积累的经验、打磨的方案,最终需要通过“台前”的实践来检验成效。“台前”的成效,既是对“幕后”工作的肯定,更是将“幕后”的努力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若只有“幕后”的默默付出,却缺乏“台前”的担当作为,“幕后”的积累便无法真正落地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力量,其价值也难以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具体成果。“抢台前”的背后,是成长焦虑与价值认知的体现。渴望在重要岗位、关键任务中崭露头角,本是青年干部积极进取的表现。但若过度聚焦于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回避那些需要默默耕耘、甘当配角的“隐性”工作,则反映出重显绩不重潜绩,政绩观存在偏差。

青年干部要健康成长,必须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和处理“台前”与“幕后”的关系。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白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是否露脸”,而在于“是否利民”,只要能解决问题、服务人民,就是有意义的“政绩”。在此基础上锤炼沉稳踏实的品格,以追求极致的态度,甘于从平凡事、基础活做起,把每件小事都做得圆满,在默默奉献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充分认识到,组织的考察是全面的、长期的,真正的金子绝不会被埋没。最后要提升全面过硬的本领。主动到“幕后”去补课、去历练,在解决棘手问题、处理复杂矛盾中提升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既能在台前独当一面,又能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复合型人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干部的担当精神,既应体现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台前重任扛得起来的“显”的担当,更应蕴含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隐”的担当。唯有摒弃浮躁,沉心静气,做到“台前”“幕后”皆尽责,显功潜功并重,方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精彩篇章,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作者单位: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汪丹妮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