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钱尧,男,汉族,大专学历,1964年11月20日出生,现任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党总支书记。
2020年12月底,枞阳县麒麟镇召开年终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会,岱鳌村党总支书记姚钱尧的述职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根据评议的结果,按照分值的高低姚钱尧评分第一,并作为“皖美村支书”初步人选向上级推荐。他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让我们来晒一晒他的工作实绩吧。
讲忠诚做党性坚强的“当家人”。作为村党组织书记,首先姓“党”,姚钱尧同志在任何时候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书记,坚决做到对党忠诚。一是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作为岱鳌村党组织书记,他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同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二是真正把队伍带好。他一方面要严格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守纪律、守规矩、守底线。另一方面经常性和党员交心谈心,对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打好“预防针”。三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支部书记,他总是认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多培养一些年轻同志,多发现一些可用之才,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村级发展负责。在农村后备干部的动态培养储备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动态管理和选用等环节工作,切实把优秀人才培养起来、充实到该村级党组织之中。四是坚决把党的阵地守住。他常说,党把一个支部交给他这个书记,作为总支书记就是这个阵地的“指挥官”他就是要把这个阵地守住,让党旗高高飘扬。他时刻高度警惕,真正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抵制、坚决打击邪恶势力,加强对党员的积极引导,倡树新风正纪,真正把支部阵地守住。
理思路做村级发展的“排头兵”。作为岱鳌村党总支书记姚钱尧,他注重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担当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一个能干的班长。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2018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建后,思路宽、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能人姚钱尧被推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发展需要眼光。岱鳌村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还有难得的人文资源,这些都是脱贫致富的优势,怎么才能把这些优势变成一种强势、一种机遇、一种生产力?姚钱尧胸有成竹。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实行“换脑工程”:走出去,让干部“换脑筋”、工作“换思路”。他亲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种植大户3次远赴浙江安吉学习白茶种植技术,赴金寨县学习大别山黄牛饲养技术、赴芜湖市无为县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当年,村里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立了多个特色种养业合作社,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一支过硬的队伍。现任村级班子7位成员中,有1位种植大户担任村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1位经济能人任理事,1位发展能手任黄牛养殖合作社和木材加工厂联建的支部书记。新班子成员均为中专或高中学历,梯队配备、结构合理、战斗力强。一套管用的措施。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四条改变贫困现状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对全村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从改造传统产业入手,破题发展茶叶、黄牛、龙虾、媒鸭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技能。
以实绩交集体经济的“大文章”。岱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村境内有4500亩集体山场,多为杂树小老树,既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又可能成为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多年来没有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任何益处。如何唤醒沉睡的山场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姚钱尧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依托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和县招商服务中心的多种优势,借势发力,多次邀请省、市、县农科专家实地考察,请求传授盘活山场资源的妙招。经充分调研论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通过专家实地考察找到破解之法:认为这里奇峰峻岭、云雾缭绕、溪流潺潺、气候湿润,特别适合白茶生长。有了这颗定心丸,他又着力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做文章。岱鳌村白茶种植基地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2017年村集体发包30亩、租金1.2万元;2018年发包80亩、租金3.2万元;2019发包150亩、租金6万元。2020年二期项目建设规模扩大到500亩,仅租金这一项就达20万元。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就有了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的底气与资本。2018年,岱鳌村成立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作为项目投资主体,总投资500万元,其中22户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入股98万元、32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垫资2000元入股6.4万元、吸纳5个村级合作社入股100万元、村合作社及承包大户自筹250.6万元。雪球越滚越大,村集体通过这种方式,让贫困户扶贫资金进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山场资源“分现金”,最后稳定脱贫“变股东”。
以“贤治”开社会治理“新路径”。近年来,姚钱尧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将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他创新性地以“贤治”推进村级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逐渐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村级社会组织为补充、新乡贤广泛参与的“贤治”模式。新乡贤们返乡创业,把走南闯北的“敢干”精神和商海中习得的管理经验,参与村里建设和发展,成为天然的政策宣传员,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大大增强群众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内生动力。白茶基地一期150亩建成后,找什么人来承包经营,日常管理?姚钱尧绞尽脑汁,通过开展“寻找新乡贤”活动,将本村的在外地搞建筑的新乡贤姚雨生请回来承包经营。新乡贤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有智慧与思想。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姚雨生经营的茶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生产出来的茶叶达到色香味形俱全,它的整个白度,可与安吉白茶相媲美。白茶基地的土地整理、栽苗、除草、施肥、打药、维护,每年解决12位贫困户长期务工及260人次临时务工,带动14户以上贫困户每年每户务工收入不低于2万元。姚钱尧为激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帮助安徽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申报农业部南方牧草项目,从事黄肉牛养殖。返乡创业的公司法人陆大鹏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流转村集体1580余亩养殖山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黄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和饲草种植综合立体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该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就业。该村梨园组党员余传圣,现年51岁,妻子患尿毒症多年,2014年被评为建档贫困户。为了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2015年,余传圣开始尝试养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在姚钱尧的精准帮扶下,2017年4月,余传圣获得了农业项目补贴7.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饲养了1万余只媒鸭,年纯收入10万余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安排了2户贫困户就业。在姚钱尧组织的党员示范户带动下,岱鳌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如雨后春笋,竞相拔节:该村江庄组党员施发来,承包水田150亩养殖龙虾并带动贫困户养殖:梨园组余传明和曾庄组朱正权共种植水稻670亩;下洲组王会林养鸡5000只;光明组姚佐龙从事米面和菜油加工等,年收入可观;吸引邻近的阳和村村民王宜会流转岱鳌村土地120余亩,建成投产绿色长廊,种植西洋杜鹃、月季和桂花等花卉苗木。
乐奉献谋乡村振兴“新篇章”。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其个人品德、能力、作风对群众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摸底调研中,岱鳌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是这样描述的:姚钱尧作为村级带头人,党性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为民办事过程中,执行党的政策不走样,能让群众过上期盼的好日子,我们需要他。姚钱尧同志用过硬品行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在党员大会上说,生态决定乡村的“颜值”,必须要厚植生态优势,走生态立村、生态富民之路,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努力实现村丰民乐。为突显岱鳌山水、生态、人文等亮点,他坚持党建引领,以“大师故里、福地岱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为抓手,把岱鳌特色自然村庄建设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将在山下凤凰池旁建美学大家朱光潜读书亭、环山修朱光潜求学小道,打通s335省道至岱鳌山的文旅大道,为岱鳌山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做到岱鳌人文,名传万家。(姚自强)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