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力行“三同” 青春答卷写进乡村沃土
来源: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
2025-10-20

躬身力行“三同” 青春答卷写进乡村沃土

——市委党校第35期中青一班“进村入户”体验式教学活动


图片1.png

秋日的枞阳乡村,稻浪翻滚,生机盎然。2025年10月14日至17日,中共铜陵市委党校第35期中青一班的学员们,带着使命与思考,奔赴汤沟镇先进村、白柳镇山河村、白梅乡岩前村和东山村,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进村入户”体验式教学。四天里,学员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广袤田野间体察民情,在躬身实践中锤炼党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智慧与活力。

沉下身:深入调研,读懂乡村“发展经”

“身入”是了解基层的第一步。在各村召开的座谈会上,学员们聆听着最鲜活的乡村发展故事。在白柳镇山河村,村集体从负债70余万元到年收入超150万元的“逆袭”历程,让学员们深受震撼,纷纷探寻其产业转型与乡村治理的“成功密码”。大家深入田间地头,察看金黄稻田与特色产业,对村情民貌有了直观而立体地认识,为后续的精准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弯下腰:同甘共苦,体味劳动“学问深”

“心至”是贴近群众的桥梁。从机关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学员们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扛起锄头,泥土沾满裤脚;虚心求教,农民成为老师。在白柳镇山河村,学员们不仅完成了预定农活,更在村民提出请求后,主动帮助翻整土地,汗水换来了大娘“没想到你们农活也干得这么利索”的由衷赞叹。手掌磨出了水泡,却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与基层群众的朴实情感。

办实事:发挥专长,送出暖心“服务包”

“力行”是服务群众的落脚点。学员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将“五送”活动落到实处。

送健康。在山河村,来自市立医院的学员陈志峰,为因病致贫的村民紧急联系药源,预计每年为其节省药费万余元;活动末期,全班更协调组织十余位专家医师进村开展大型义诊,送医送药,温暖人心。

送法治。在汤沟镇先进村,学员们牵头组建“法治服务队”,开设“普法小讲堂”,用身边案例讲解法律知识,为村民排忧解难。

送思路。在白梅乡岩前村,学员们结合白云岩景区优势,为村集体提出打造“景区观光+农耕体验+民宿住宿”文旅线路的发展建议,拓展乡村“钱景”。

砺初心:淬炼思想,筑牢为民“总开关”

活动期间,市委党校副校长李志华、枞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夏俊等深入先进村、山河村,与学员们座谈交流,将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融入田间地头的实践场景,勉励大家要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场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学员们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有了更深刻地体悟。

结硕果:情系沃土,汇聚前行“动力源”

短短四天,收获满满。来自市营商环境局的学员朱俊杰表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乡村群众本质相通,都要秉持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我将把这份基层感悟转化为提升工作效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际行动。”

此次“进村入户”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能力淬炼。学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服务群众,用心灵倾听呼声,进一步厚植了为民情怀,强化了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履职尽责、服务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的强大动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

汪丹妮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