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连续三年人口净流入,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2万人
来源:铜陵日报
2025-04-21

我市连续三年人口净流入,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2万人——他们因何而来 铜陵何以留人


也是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春天,蒋良虎第一次来到铜陵这片土地,他两手空空,除了忐忑的心情和一腔冲劲。

那是在2012年,毕业后去哪里?这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材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铜化集团来校开展的现场招聘会上,蒋良虎感受到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择来铜陵看一看。

随后的13年,蒋良虎的人生便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逐渐出彩——现担任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子公司国泰化工总工程师。

“感谢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铜陵,让我一个来自远方的学子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在此成家立业。”回过头看,蒋良虎感激当年的决定。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全省和各市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24年,铜陵市常住人口达到130.2万人,自2022年起连续3年人口净流入。

他们因何而来?铜陵何以留人?铜陵有何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

为什么选择来铜陵

“来到铜陵,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决定。”来铜两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海亮(安徽)铜业公司副总经理魏祥飞时常会被问起这样的问题:当初为什么选择来铜陵?

魏祥飞曾思考过什么样的城市适合人才发展,“我认为关键在于城市是否有供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

日前,7名来自天南海北的“90后”艺术青年从吉林长春来到义安区西联镇老观村,租了一块土地,利用土地上的闲置房屋,建设了名为“行路人小院”的乡村艺术空间,开启了“艺术+”的乡村共创梦。“铜陵很美。”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们就喜欢上这里,并开始画画、改造小院、拍摄短视频,以充满创意的“艺术+”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有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有人因为梦想扎根一座城,也有人因为习惯眷念一座城。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来到铜陵,最终汇聚成铜陵130.2万常住人口。

经济的发展韧性,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愿不愿意来。

上市企业总数达13家,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稳居全省第4位。2024年,铜陵实现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4%、4.5%、23.5%、4.9%、7.2%,分别居全省第1、第3、第1、第5、第1,铜陵的经济韧性可窥一斑。

人才,需要施展拳脚的空间。

得壹锂离子动力电池一期、精达铜基电磁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国轩高科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设,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铜基新材料项目成功点火……一个个重大项目奔铜陵而来,一片片新天地等待开拓,铜陵处处都是机会。

人才,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这里,创新的火种被精心培育,创业的天地无比广阔。2024年,铜陵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成立石墨烯产业研究院,设立铜领未来科创中心(北京科创飞地),组建新能源高性能薄膜电容产业创新联合体。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居全省第4位。

选择回铜陵创业不单单是因为家乡情结,吸引张小龙的更多是家乡的产业动能强、平台资源好。在华东师范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张小龙回铜创办安徽泽攸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原位透射电镜光电系统,成为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走出去”的典范。现如今泽攸科技公司员工已突破100人,90%以上都是90后、00后大学毕业生。

有硬实力、有载体、有平台、有机会,铜陵是一片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稼特半导体科技(铜陵)公司博士研究员鄢雅琼是一名海归博士,在铜陵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在这位湘妹子看来,铜陵有发展的风口,为广大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各方人才提供了集聚洼地和创新高地。

为什么留在铜陵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千年前,诗仙李白曾写下这一千古名句。

对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冬瓜山铜矿副矿长朱戡来说,走进铜陵、扎根铜陵、筑梦铜陵同样也是一段美妙的人生旅程。

2013年7月,朱戡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坐了23个小时的火车从辽宁沈阳来到铜陵。从入矿时跟随师傅穿梭于迷宫一样的巷道、采场,跟工友一起摸爬滚打,到独立绘制一份份设计图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再到现在成为管理全矿生产的副矿长……12载,朱戡在铜陵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筑梦、追梦、圆梦”三部曲。

人才发展综合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数居全省前列,新招引大学生数量突破2.65万人,年均增长30%以上……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折射出铜陵人才磁吸效应持续增强、创新动能更加澎湃的生动画面。

铜陵吸引力有多强?走进铜陵有色,便可见一斑。铜陵有色近年来招引了9名博士,仅铜冠产业技术研究院就引进4名博士。放眼全市,近五年引进博士超过320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2万人,人才资源占常住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何以让人才留下?铜陵的吸引力是不拘一格、海纳百川,始终对各类人才敞开怀抱。

广发“英雄帖”揽才。2023年以来,铜陵举办“智汇铜都”人才周、“海聚英才”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博创铜都”百名博士铜陵行等产才对接活动64场。每年分春秋两季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线上线下活动,市领导带队进高校宣传推介,2024年组织专场招聘146场。

政策升级留才。深入实施“1110”人才工程,迭代升级“产业人才8条”“人才铜聚9条”“人才强市10条”等新政策,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委人才工作局,全面构建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市高层次人才协会“三位一体”人才工作新体系。

“我就是‘人才铜聚9条’政策的受益者。”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博士常汉,在蓝盾光电研发中心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里解决新进人才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引才力度和人才待遇相较于周边城市甚至是大城市都具有竞争力,博士生有30万元房票,可以当做首付款,在铜陵购房安家没有任何压力。”

城市发展关键是“投资于人”。爱护人才,铜陵向来是“真金”与“真心”一起给。

求职面试入住人才驿站7天免费,入职就业提供人才公寓,人才购房享受最高30万元房票,铜陵打造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安居保障体系。综合算一笔账,来铜企业工作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分别可享受最高40万元、20万元、12万元综合补贴。

青年人才政策有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两年来为青年人才累计发放购房、生活补贴资金超1.3亿元。面向高层次人才发放“铜都英才卡”,一卡通享16项专属权益,为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提供全要素、全周期“绿色通道”服务。

在狮子山高新区人才公寓,就职于铜陵天天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的吴伟惬意地听着音乐,读着喜爱的书籍。从外地求职时住行遇窘境,到如今下班一分钟到“家”,出门即刻享受打球健身的便捷生活,吴伟感慨道,这正是自己一直向往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离不开铜陵

引来人、留得住,更要留得久、离不开。

谈及离不开的原因,“环境好”一词不断被提及。

“铜陵有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是我的福地,让我决定把铜陵作为长期发展基地。”在亲眼见证铜陵创下的从签约到投产100天的“富乐德速度”后,安徽富乐德科技发展股份公司董事长贺贤汉在五年内,集结了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专家人才落户铜陵。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在铜陵投资创办8家公司,引进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000余人。

贺贤汉说,来到铜陵后,政府部门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求必应,并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令人印象深刻,诚意满满。

坚持“沪苏浙能办、铜陵就能办”,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年系列活动,深化铜商会客厅、周六助企服务日、说“不”提级管理等机制,全省率先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建成全省首个“一照通用”系统……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求职者可以在市场的大潮中安心创新创业,充分施展才华,闯出一片天地。

“铜陵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创业基石。”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朱思坤和几名校友来到铜陵开启创业之旅,成立铜陵安德科铭电子材料科技公司,专注于电子级半导体薄膜前驱体材料研发。如今,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海外垄断。在朱思坤心里,铜陵已成为事业和情感的寄托,“我将坚定地留在这里,为铜陵的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贡献力量。”

铜陵通勤便利,房价不高,压力不大,幸福感和获得感很强,被现代生活裹挟而失去的松弛感,在这里可以重新被拾得。

来自阿根廷的索菲亚是铜陵学院的一名西班牙语老师,在铜陵工作生活11年。

一开始索菲亚选择来铜陵工作时,很多朋友对她说,这个城市不大,你确定要去吗?现在看来,索菲亚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喜欢铜陵,这里小而美,有颜值、有底蕴、有活力,生活很放松。”

现在,索菲亚在铜陵收获了美满爱情,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分别取名钟达廷和钟达洲,寓意“从中国到达阿根廷”“从中国到达南美洲”。

而铜陵也为索菲亚发出了安徽省首张融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一卡通”,“我终于成了真正的铜陵市民。”索菲亚说。

人才聚,铜陵兴。铜陵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相融共生。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将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今天的铜陵,期待和你共赴一场“铜”行未来的约定,共同托起城市发展的“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

汪丹妮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