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山铜矿:井下吹响“先锋号”
来源:铜陵日报
2024-05-11

冬瓜山铜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在国内的主力矿山之一,沿着这座矿山垂直向下,分布着多个不同深度的作业面,矿工们在各个作业面上辛苦劳动进而支撑着矿山的运转。在他们之中,有一支朝气蓬勃、敢打硬仗的钢铁班组,他们就是大团山工区出矿二班,今年该班组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5月9日上午8时,冬瓜山铜矿大团山工区出矿二班的排班例会召开,班长江康胜安排任务后,重复着大家烂熟于心的安全纪律。矿山性质特殊,安全这根弦不能松。

会后,出矿二班的矿工们背上自己的设备包,从井口进入井下。出矿二班主要负责井下负520米、负580米、负730米三条运输线运矿及多个采场出矿点的铲矿工作。罐笼停在了负520米的地方,紧接着换乘矿车到达负610米的作业面。

设备润滑、紧固、清洁、防尘,包括出矿径路、顶帮板的检查,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影响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作业的安全系数。基本工作做完后,副班长谢浩登上铲车开始作业。铲车的长度有三至五米,在矿道里前行并不容易,但11年的采矿经验让谢浩能够熟练驾驶。随着轰隆隆的声响,谢浩在巷道口转弯到达采场,一铲下去准确铲起矿石。

出矿二班矿工共有21人,平均年龄49岁,每天的出矿量在3000吨左右,承担着冬瓜山铜矿三分之一的出矿任务。“生产任务指标要是完不成,整个冬瓜山铜矿包括有色公司全年的铜量任务都要受影响。”冬瓜山铜矿大团山工区党支部书记陶胜国说,出矿二班不但能够完成,而且每年几乎都超额实现既定计划任务,超出的幅度达到130%左右。

如此高产的秘诀是什么?江康胜笑着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们坚持从细小环节抓起,优化班组人员配置,加快出矿、运矿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管理水平。”

技术革新、节支降耗也是班组的一项重点工作,出矿二班每个人都会在实践中寻找、发现设备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制约生产的因素,再将问题摆到台面,大家共同研究解决。去年,该班先后完成了电铲运机后侧电缆防护装置、巷道电缆防护桩的改造,同时进行了落地式移动电缆吊挂装置、运矿工作中电机车与车皮间连接处保险设施、道面自动洒水装置的研制等多项革新优化工程。

提高作业路面整洁度,减少轮胎磨损;通过铲车轮胎的调边使用,使轮胎的使用寿命增加二分之一以上;回收废旧铁件……5年来,该班组降本增效、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创造的价值达200多万元。

近几年,冬瓜山铜矿有了更先进的矿区,地下开采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技术逐步运用,但老矿区要向深部挖潜,依然需要矿工承担辛苦而平凡的工作。每天从下井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在地下工作8小时,中午的用餐时间是难得的休息,而为了维持产业链的运行,出矿二班的矿工们在节假日也不能停工。

在江康胜看来,出矿二班承担着大团山工区出矿运输的任务,是整个工区的咽喉,在井下坚守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个荣誉既是鼓舞也是动力。我们要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安全保障系数,继续在井下吹响‘先锋号’。”

责任编辑:

葛啊师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