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精神“活”在当下
来源:中安在线
2025-10-09

让抗战精神“活”在当下

王怡然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80载时光飞逝,硝烟早已消散,但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抗战精神绝非被锁在历史陈列馆里的静态符号,而是一种融入民族基因、贯穿时代征程的“活”的传承。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将爱国赤诚、团结意志、奋斗坚韧、牺牲勇气熔铸为一座精神丰碑,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在新时代,我们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更需要从党的抗战历程中汲取精神养分,让抗战精神在当下“活”起来,成为党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底气与动力。

  党的领导是抗战精神形成的核心支撑,这种“领航力量”的传承,需要在把握方向、凝聚共识中落到实处。回望抗战岁月,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抗战精神的系统孕育和集中彰显。进入新时代,这种“领航力量”依然是传承抗战精神的关键所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脱贫攻坚战中,秉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攻克了绝对贫困,这实际上是在延续“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内核。在科技创新领域,党统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激励科研工作者去攻克“卡脖子”技术,这彰显的是“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奋斗底色。在党的领导下,抗战精神不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切实转化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正是这种“领航力量”的一脉相承,让抗战精神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要让这份鲜活的生命力持续滋养时代发展、赋能民族前行,就必须牢牢把握精神传承的核心。具体而言,要始终坚持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并且要把理论学习与国家发展实际、群众生活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持续强化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应像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根据地那样,扎根基层、联系群众,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把不同群体的力量团结起来。

  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与党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这种“价值共鸣”的延续,需要在践行宗旨、解决问题中体现成效。抗战精神中的爱国精神,本质上是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执着追求,这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一开始就紧密相连。党领导的抗战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让亿万人民摆脱压迫、过上安宁生活,这种“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立场,让爱国精神有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新时代延续这种“价值共鸣”,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工作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主动深入基层调研,不仅要了解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困难,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在教育领域,面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薄弱的问题,要推动优质师资下沉,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医疗领域,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养老领域,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完善养老保障政策,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只有每个人都把“为人民、为国家”的价值追求融入日常行动,从解决身边的小事、群众的难事做起,抗战精神的“价值共鸣”才能真正落地,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传承带来的实际成效。

  传承抗战精神关键在“行动转化”,党的带领让这种转化有了清晰的路径,需要在聚焦大局、久久为功中见到实效。抗战精神不是用来瞻仰的,而是用来指导行动的,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在党的领导下,这种“行动转化”有了明确的方向——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要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找准结合点,把抗战精神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我们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勇气,在经济领域聚焦产业升级、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学习抗战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让“行动转化”能够持续推进。要把是否践行抗战精神中的奋斗、担当、奉献精神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奋斗、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传承抗战精神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的事,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80年过去,抗战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在党的领导下,这种精神既保留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着当代的活力,它从抗战的烽火中走来,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让抗战精神“活”在当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把这份精神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每一步实践中。

责任编辑:

汪丹妮

评论

已输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