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之变”窥作风之进 清风正气润时代新篇
韦昕宇
曾经,中秋节的月饼被裹上奢华的外衣,在“人情”与“利益”的漩涡中身价倍增,让传统佳节变了味道。如今,商场货架上,过度包装难觅踪影,“天价”月饼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主打健康、品质与性价比的“朴素”选择。这枚小小月饼的“瘦身”与“回归”,不仅是市场行为的理性校正,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所带来风气巨变的鲜活见证。
立规明矩,于关键处“徙木立信”。作风之变,始于规矩之立。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党中央基于对党长期执政条件下风险挑战的深刻洞察,所采取的“徙木立信”之策。它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接待等具体事项立规,树立了清晰的行为标杆。其力量在于“以上率下”的示范性,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产生了强大的“头雁效应”;其关键在于“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再到紧盯年节假期等“四风”问题易发节点,一系列举措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切除附着在公权力上的不良习气。这深刻昭示:作风建设,必须立破并举、激浊扬清,以铁的纪律扭转惯性、树立新风,方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化风成俗,于无声处“润物无声”。作风建设的至高境界,在于“化风成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历经持续淬炼,已从最初的政治要求和纪律约束,逐渐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这种“化”,体现在干部卸下“人情包袱”后的轻松坦然,将更多精力投入干事创业;体现在群众办事无需再为“找关系、送礼物”而发愁,感受到公平与便捷;更体现在普通民众消费观念的重塑,追求理性、健康、绿色成为潮流,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逐步回归。它不再仅仅是悬于头顶的“律令”,更是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一种无需强调的“习惯”。这种由外而内、由政风及民风的深刻变迁,证明了作风建设一旦找到正确路径并持之以恒,就能汇聚成改变社会形态的磅礴力量,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升华。
固本培元,于长久处“久久为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四风”问题病根未除、土壤还在,隐形变异行为时有发生,必须保持清醒与坚定。要持续筑牢思想堤坝,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砥砺初心使命,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念私欲。要不断扎紧制度笼子,与时俱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要更加注重常态长效,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唯有拿出“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的决心和韧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方能不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使清风正气更加充盈,让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