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分换了雨伞和洗洁精,参加村里活动还能‘赚钱’呢!”日前,在郊区陈瑶湖镇普济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周大姐举着刚兑换的物品,笑得合不拢嘴。货架上,食用油、洗衣液、文具等商品明码标“分”,墙上张贴的积分榜前,几位村民正讨论,“老张家上个月志愿服务加了8分”“我家卫生评比拿了满分”……这个用文明行为“变现”的小超市,正是陈瑶湖镇以党建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
为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陈瑶湖镇在普济、白云两村试点推行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围绕学习教育、服务管理、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公益服务等5大领域,细化61项积分清单,明确加减分标准,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为具体分值;建立积分超市,设置20余项基础性及临时性奖励项目,按照“多劳多得、积分即奖励”的原则,充分立足群众的所想、所需,创新实行“点单式”兑换,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积分及监督情况,确保积分管理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不少居民表示:“以前觉得做这些是义务,现在有了积分,干劲儿更足了!”
近年来,陈瑶湖镇以党建为引领,深耕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该镇积极强化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党建网络,将全镇1.3万余户居民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网格150个,实现“多网合一”全覆盖。网格员队伍组建坚持“精干高效、多元参与”原则,从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乡村振兴专干中选拔骨干力量,同时吸纳“五老”人员加入,形成以党员为主体、多方协同的驻村网格专员队伍。
同时,网格专员队伍采取“班时在岗、班后在线”的形式,实现24小时为民服务。线上,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微信网格群15个,创新“群众点单、村组派单、网格员接单”服务模式,提供医疗代办、电费代缴、物资代购等便民服务;线下,解锁“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色基因代码,组建由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志愿”服务队,以“固定+流动”的工作模式,让社情民意在第一时间有渠道传递,有办法落实。
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该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筑牢乡村治理根基。全面推行“村规民约”,严格落实“议事协商”“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实现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全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针对“一老一小一残”等特殊人群,陈瑶湖镇落实包联走访机制,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将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纳入地图化管理,以“上门办、就近办”为原则,主动派送防暑物资、提供医保代办等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需求在哪,服务就跟到哪。通过健全治理机制、建强共建共治、推行积分管理、创新便民服务路径,陈瑶湖镇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急难愁盼”,让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连接民心的“暖心一公里”。
责任编辑:
汪丹妮
已输入0字